——商会部分领导成员走进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
11月19日,商会常务副会长褚延运、郁章进,副会长朱培育、崔国峰,秘书长樊云昌等在参加中国五交化协会八届五次理事会之际,专程前往《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》,共同缅怀先烈,传承红色基因,汲取奋进力量。
序厅中,巨型雕塑《石破天惊》瞬间攫住目光:一只强劲有力的大手从崩裂的石块中伸出,紧握指向苍穹的汉阳造步枪,仿佛能听见那划破暗夜的枪声。这震撼的意象,正是1927年中国革命的真实写照——彼时,四一二、七一五反革命政变相继发生,白色恐怖笼罩全国,大革命遭受惨重失败。在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,中国共产党没有屈服,周恩来、贺龙、叶挺、朱德、刘伯承等革命先辈挺身而出,于8月1日凌晨2时毅然发动起义,两万余名起义将士以雷霆之势攻占南昌城,用鲜血和勇气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。雕塑前,参观者无不驻足凝视,那挣脱桎梏的力量,穿越百年依然令人心潮澎湃。
陈列大楼内,一张张泛黄的照片、一件件锈蚀的文物,串联起起义的完整脉络。周恩来同志用过的怀表,指针仿佛还停留在起义发动的那个凌晨;贺龙同志的手枪,枪膛里似乎仍留存着战斗的余温;还有起义将士们穿过的补丁军装、写下的家书手稿,无不诉说着他们为了民族独立、人民解放抛头颅洒热血的壮举。多媒体沉浸厅里,短片《那一夜》以第一视角还原了起义的激烈过程,枪炮声、呐喊声交织在一起,让人身临其境地感受着革命先辈们在装备悬殊、环境恶劣的情况下,依然浴血奋战的英雄气概。照片墙上,一张张年轻的面庞令人动容,这些起义领导者的平均年龄不过30岁,他们用青春的热血浇灌着革命的种子,为中国革命开辟了新的道路。
在《光辉历程 强军伟业》专题展区,从南昌起义保存下来的骨干力量,到井冈山会师组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,再到抗日战争、解放战争中不断壮大的人民军队,直至新时代英姿勃发的中国人民解放军,清晰的历史脉络展现着“八一精神”的传承与发展。1933年,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将8月1日定为中国工农红军成立纪念日,新中国成立后改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节,这一节日的设立,正是对南昌起义历史功绩的最高铭记。如今,起义军当年的理想早已变为现实,国家富强、人民幸福的图景在中华大地上徐徐展开,这正是对革命先辈最好的告慰。
走出纪念馆,阳光洒在肩头,心中的崇敬与感慨久久不能平息。那些沉默的文物不再是冰冷的展品,而是会说话的历史证人,它们向我们诉说着:南昌起义不仅打响了武装反抗的第一枪,更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创建革命军队和领导革命战争的开始 。“坚定信念、听党指挥、为民奋斗、百折不挠、敢为人先、勇于创新”的八一精神,早已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,成为激励后人前行的精神密码。作为新时代的继承者,我们走进纪念馆,不是为了重温苦难,而是为了汲取力量;铭记历史,不是为了沉溺过往,而是为了更好地出发。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,我们当以革命先辈为榜样,将八一精神转化为干事创业的实际行动,在各自的岗位上坚守初心、勇担使命。相信这穿越百年的红色薪火,必将在我们手中代代相传,照亮民族复兴的壮阔征程。